欢迎来到伟聚玻璃钢有限公司官方网站!
您的位置: 首页 - 公司动态 - 玻璃钢泵站地基处理5种常见方案

玻璃钢泵站地基处理5种常见方案

来源:公司动态 / 时间: 2025-04-21

玻璃钢泵站地基处理 案方见常种 5 5 种常见方案

在给排水、污水处理等工程领域,玻璃钢泵站凭借其耐腐蚀、重量轻、安装便捷等优势被广泛应用。然而,稳定的地基是保障玻璃钢泵站安全运行的基础,不同的地质条件对地基处理有着不同的要求。合理选择地基处理方案,能够有效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,防止泵站出现沉降、倾斜等问题。本文将详细介绍玻璃钢泵站地基处理的 5 种常见方案,为相关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。

换填垫层法

原理围范用与适用范围

换填垫层。理处基法是将基础底面以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除,然后回填强度较高、压缩性较低且透水性良好的材料,如砂石、灰土、素土等,形成垫层,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。该方法适用于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的处理,如淤泥、淤泥质土、湿陷性黄土等土质条件下的玻璃钢泵站地基处理。

施工要点

  1. 材料选择:砂石垫层宜选用级配良好的中砂、粗砂、砾石等,含泥量不应超过 5%;灰土垫层中石灰与土的比例一般为 2:8 或 3:7,石灰应选用新鲜的消石灰,土料宜选用粉质黏土;素土垫层应选用不含杂质的黏性土。
  1. 垫层厚度确定:垫层厚度一般根据需置换软弱土的深度或下卧土层的承载力确定,不宜小于 0.5m,也不宜大于 3m。通过计算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压力和自重压力之和,应不大于下卧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。
  1. 施工工艺:开挖基坑时应避免扰动下卧软弱土层,开挖至设计深度后,将基坑底部平整夯实。分层回填材料,每层厚度不宜超过 300mm,并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进行压实,压实度应达到设计要求。例如,砂石垫层可采用振动碾、平板振动器等设备进行压实,灰土垫层可采用蛙式打夯机等设备进行夯实。

强夯法

原理与适用范围

强夯法是利用重锤从高处自由落下产生的冲击力,对地基进行夯击,使土体中的孔隙压缩,土体局部液化,在夯击点周围产生裂隙,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,加速土体固结,从而提高地基土的强度和承载力,降低其压缩性。该方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、砂土、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、湿陷性黄土、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,尤其适用于处理浅层地基。

施工要点

  1. 夯击参数确定:根据地基土的性质和处理要求,确定夯击次数、夯击遍数、夯击间距等参数。一般情况下,夯击次数可通过现场试夯确定,以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 50mm(当单击夯击能量较大时不大于 100mm)为控制标准;夯击遍数通常为 2 - 3 遍;夯击间距一般为 5 - 15m。
  1. 施工工艺: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,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。起重机就位,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,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,脱钩自由下落,完成一次夯击。重复夯击至设计夯击次数,完成第一遍夯击。间隔一定时间后,进行第二遍、第三遍夯击,直至达到设计要求。夯击完成后,用推土机将场地推平,进行地基检测。

砂石桩法

原理与适用范围

砂石桩法是指用振动、冲击或水冲等方式在软弱地基中成孔后,再将砂石挤压入土孔中,形成大直径的密实桩体,并与桩间土组成复合地基,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,减少沉降量。该方法适用于挤密松散砂土、粉土、黏性土、素填土、杂填土等地基,对饱和黏土地基,如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,也可采用砂石桩置换处理,使砂石桩与软黏土构成复合地基,加速软土的排水固结,提高地基承载力。

施工要点

  1. 桩位布置与桩径确定:桩位可采用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,桩间距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、桩径、处理要求等确定,一般为 1.5 - 3.0m;桩径通常为 300 - 800mm。
  1. 施工工艺:振动成桩法是常用的施工方法,利用振动沉管设备将桩管沉入土中至设计深度,向桩管内投入砂石料,然后边振动边拔管,使砂石料在振动作用下密实成桩。施工过程中要控制好拔管速度和砂石料的投入量,确保桩体的密实度和连续性。

水泥土搅拌法

原理与适用范围

水泥土搅拌法是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,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,在地基深处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搅拌,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、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水泥加固土,从而提高地基强度和增大变形模量。根据施工工艺不同,可分为深层搅拌法和粉体喷搅法,适用于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与淤泥质土、粉土、饱和黄土、素填土、黏性土以及无流动地下水的饱和松散砂土等地基。

施工要点

  1. 材料要求:水泥宜选用强度等级为 32.5 级及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,其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。外掺剂可根据工程需要选用具有早强、缓凝、减水等性能的材料,但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。
  1. 施工工艺:深层搅拌法施工时,搅拌机就位后,预搅下沉至设计深度,边喷浆边搅拌提升,至设计停浆面,再重复搅拌下沉和提升一次,完成一根桩的施工。粉体喷搅法是利用压缩空气将水泥粉输送到搅拌头,与土体搅拌形成水泥土桩。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搅拌速度、喷浆(粉)量和提升速度,确保水泥土搅拌均匀,强度满足设计要求。

桩基础法

原理与适用范围

桩基础法是通过桩将荷载传递到深部较坚硬、压缩性小的土层或岩层上,以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。根据桩的施工方法不同,可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。该方法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,尤其是地基软弱、土层较厚、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要求较高的情况,在玻璃钢泵站地基处理中应用广泛。

施工要点

  1. 桩型选择:预制桩具有质量可靠、施工速度快等优点,但对施工设备和场地要求较高;灌注桩可根据工程需要灵活调整桩径和桩长,适应性强,但施工质量较难控制。应根据地质条件、荷载大小、施工条件等因素综合选择桩型。
  1. 施工工艺:预制桩常用的施工方法有锤击法、静压法等。锤击法施工时,利用桩锤的冲击力将桩打入土中,要控制好锤击的频率和力度,避免桩身损坏;静压法是通过静力压桩机将桩压入土中,施工过程中噪音小、无振动。灌注桩施工包括成孔、钢筋笼制作与安装、混凝土浇筑等环节,成孔方法有钻孔、冲孔、挖孔等,成孔后要及时清理孔底沉渣,保证桩身质量。

总结

玻璃钢泵站地基处理的 5 种常见方案各有特点和适用范围。在实际工程中,应根据地质勘察报告,结合泵站的规模、荷载大小、建设成本等因素,综合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案。同时,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技术要求进行施工,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,确保玻璃钢泵站地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,为泵站的长期安全运行奠定坚实基础。

相关产品

在线客服
微信联系
客服
扫码加微信(手机同号)
电话咨询
返回顶部